前些时,看到几个一直做地产的朋友,也开始做起了自己的视频号。油头粉面地讲起了他们过往并没有介入多少的行当。
每一个都认真地看完了。感觉他们都是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。地产广告做得有些鸡肋,还要圈住不少人执行。岗位工资让合伙人入不敷出,捉襟见肘。甲方都还不爱按月结帐。
于是,他们看见群玉山不叫广告,而叫咨询。不仅收费能上去,而且客户面也宽了。这样,地产项目也还是接着做,只是推广上潜水了。咨询谁不会呢,不就是你问我答,你有病我有药嘛,最后还不是要弄到实操层面,吃饭的三板斧一样触类旁通。
这样,他们的铭牌后面,都后缀上了「咨询」。他们引经据典地讲着初入广告门都知道的一些案例,以讹传讹地臧否着别人的成与败的故事。
不当家不知财米贵。地产项目甲方的压力转嫁到乙方后,乙方的苦不堪言不易与人道。只能开始表白不独地产,其实我们也啥都能做。借花献佛的讲说后面,谋的是破局和钓鱼。
所以,虽然有点奇怪,但又能理解。这也是一种「挣扎」吧,毕竟朋友圈里,也有不少做它业的客户,没准讲着讲着,就有人对号入座急病乱投医了呢,那些客户接触广告或咨询肯定不深,你的它山之石,没准就可以攻玉呢。
究其由来,俺应该是带着一种对同行的审视目光,在看待他们的表演。觉得他们干嘛要讲自己并未参与的,而且好多是是非非都还不一而足,坊间的传闻拿上桌面不怕贻笑大方么。你熟悉那些不代表你做过那些,煞有介事地点评人家的升与落不会脸红么。
他们也无奈。不参与这样的新媒体,到时候一步落后步步落后。以相对专家的面目示人,全方位评说市面上知名的荣与辱,再辅以一些模板图表等工具理论穿插其间,没准也会守株待到几只嗷嗷待哺的兔吧。
只是,还有个别朋友,因为做地产多年积累而出的专项特长,终归有麝自然香地吸引了一些它行业的品牌客户开始合作。按说这样的转轨基础,自是有了一条新跑道,结果他也还是掉入同样的窠臼,不停地掉起书袋,直仿佛一个指点评论家。
你的视频号不是要用来对潜在或同类客户说话的吗,为什么一定要显示自己是个了解各路成败的专家呢,只有专家才能接单的吗,有些牙慧那样去拾,你就不担心你的信息茧房露怯的么。
也许,你觉得自己的视频号是初建。主要任务是刷流量,让朋友圈看到。而且因为自己的人脉,这蹭蹭上去的流量也确实会窃喜。
但,做过地产并不丢人。正如改了咨询和口号,也且慢惊喜一样。时代给你的契机,为什么不正好是你的客户引子呢?一边不放弃自己的传统强项,没准哪天又增重了呢,一边说说路遇的贵人。为什么你可以跨界它,它也可以跨界你。选择与你的一些合作,定有一些缘由。讲讲这些缘分,才是你的专属。而且推己及人,更多行业都有同样的问诊可能。这样的含金量你不释放,却在王顾左右而言它。还自满于自家的草台班子小试牛刀,就有几万的收获量而灯下黑。
记得红鹤广告的掌门,年初也开了自己的视频号。他讲说的还在道,不过听多几回也无趣了。关键是他没带什么功利目的性,普惠而已。结果这种心态久了,他也乏。慢慢就刷不到他了,也可能是俺不常看他后,系统就自动替俺过滤了。
·END·